未来五年,哪些领域最值得关注?哪些行业最具有发展前景?日前,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公布,不仅为各个领域的行业划了重点,更为高考生专业选择指明了方向。
4年后,2021届高考生将进入社会,开启新的人生阶段。那么,你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便尤为重要。本期掌上高考则从高考志愿填报的角度,带你看看,哪些专业最值得报?哪些领域最值得关注?
一、科技前沿领域
科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科技前沿领域中,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领域。(排名部分先后)
1、新一代人工智能
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处理等领域创新。
2、量子信息
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发,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研制,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突破。
3、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脑认知原理解析,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脑重大疾病机理与干预研究,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类脑计算与脑机融合技术研发。
4、基因与生物技术
基因组学研究应用,遗传细胞和遗传育种、合成生物、生物药等技术创新,创新疫苗、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等研发,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重大新品种创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5、临床医学与健康
癌症和心脑血管、呼吸、代谢性疾病等发病机制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研发,再生医学、微生物组、新型治疗等前沿技术研发,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6、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宇宙起源与演化、透视地球等基础科学研究,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地球深部探测设备、深海运维保障和装备实验船、极地立体观坚持平台和重型破冰船等研制,探月工程四期、蛟龙探海二期、雪龙探极二期建设。
其中,人工智能更是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
在此前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人工智能专业成为高校“最喜爱”的专业,共有130所高校新增备案,并且喜爱程度远高于其他专业。
在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推出的《2020年高考搜索大数据报告》中,人工智能专业位居“2020年十大热搜专业”第一名。
专业简介: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就业前景:科研机构(机器人研究所等),软硬件开发人员,高校讲师等。
数据显示,国内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应届生的起薪基本都在12.5k/月以上,如果不考虑期权、股权激励等因素,BAT级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的年薪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一般工作3年以上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年薪最高可达80万元,基本实现薪酬翻番。
推荐学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支柱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
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2、未来产业
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该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可再生与新型能源的高效低成本转换利用、与之相匹配的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
就业前景:可以在生物质、光伏、风力发电等现代电力企业和研究设计单位、新能源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相关单位,从事产品研发、系统设计、规划、运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主要学习新能源发动机和汽车构造、动力电池技术及应用、电动汽车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实验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技术管理。
就业前景:2011年至今,我国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出台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由于新能源汽车对比其他能源车辆,其废气排放量较低,所以在未来会更受大家青睐。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经历了市场培育阶段,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则在技术突围。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与利用科学与技术始终是世界各国优先支持和发展的热门学科和行业,并日益成为融合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航空航天技术、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技术的综合高新技术,是每个国家战略必争的高科技领域和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离不开的便是大数据相关的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向),便主要培养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向)
毕业后可以从事各行业大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开发和利用工作,大数据系统集成与管理维护等各方面工作,亦可从事大数据研究、咨询、教育培训工作。
就业前景:大数据人才稀缺,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统计,未来中国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将达到1400万,而在BAT企业招聘的职位里,60%以上都在招大数据人才。
同时,随着大数据往各垂直领域延伸发展,对统计学、数学专业的人才,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偏软件领域的需求加大。
推荐学校: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推荐如下
A+类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A类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A-类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四、教育
1、职业技术教育
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2、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
3、教育改革
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推荐高水平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完善注册学习和弹性学习制度,畅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渠道
| 教育学类
教育学类指的是专业类,在专业类之下划分为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几个专业。有的院校将几个专业整合在一起,按大类进行招生,招生时专业名称为“教育学类”。
就业前景:到学校或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 体育学类
可以到到各级体委、体育研究机构及学校从事运动训练、裁判、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推荐高校:
A+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A类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A-类高校: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五、文化旅游
1、文艺创作
实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纪录片创作传播、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网络文艺创作传播等重大项目。
2、旅游质量提升
打造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健全游客服务、停车及充电、交通、流量监测管理等设施。
| 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简称文管,属于管理学类专业,是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覆盖面较广,所学课程较多,覆盖了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广告会展、文化政策、文化经纪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
就业前景: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我国文化产业完整的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人才需求量大。依照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发展余地大,人才稀缺,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推荐院校:
A+类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
A类高校: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A-类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